文章目錄
前言
大家都知道 CPU 是電腦中最核心的零件,沒有 CPU 一台電腦就無法運作,一台電腦效能好不好的關鍵因素也是取決於 CPU。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 CPU 也沒關係,這篇只會教你基本概念跟如何輕鬆挑選最適合你的 CPU。
如果你真的懶得看,本文也有附上 CPU 選購懶人包,你看你符合哪個需求,就選哪個就對了。
本篇講解主要以一般使用者常見的「桌上型電腦」CPU 為主,下面的選購懶人包也是,因為也只有桌機的 CPU 有單獨賣,筆電的 CPU 都是內嵌在主板上的,想買也沒得買,這點要先說一下,不然真的會有人誤會(別懷疑)。
該如何選 CPU?
一般人最常問的就是「我該如何選 CPU?」;「我不知道我該買什麼等級的 CPU」;「如果我只是要上上網、打打報告,需要買到什麼等級的 CPU?」。
最簡單的分法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 只是要上網、看 Youtube 影片、文書處理。
如果你只是要應付這些日常基本需求,沒有要打遊戲、剪片等等的需求,那麼其實選擇 Intel 的 i3 系列或是 AMD 的 R3 就足矣。
如果未來有想要擴充或更高階需求的可能性,也可以往上買到 i5 或 R5,但不要為了省錢去買更低階的 Pentium 或 Athlon,用久了你肯定會後悔!
- 要打高階遊戲、繪圖剪片。
如果你是要打 3A 高階 3D 遊戲,或是需要剪片、繪圖,需要更高效能的電腦,最低就是 i5、R5 起跳,如果預算足夠,能選擇 i7、R7 是最好,如果你希望擁有更高效能,不在乎預算,那麼 i9、R9 絕對是你最好的選擇!
- 要玩超頻的 DIY 玩家。
這就已經超過一般使用者的範疇了,通常只有電腦 DIY 領域比較資深的玩家才會接觸超頻,不然超頻對於一般人來說不需要也用不到,一般使用者只是要好好的、穩穩的用個電腦,沒必要搞得那麼複雜。
對於超頻玩家來說,CPU 和主機板一定要選擇可超頻的版本才行。
看不懂什麼是 i5、R5、i7、R7、什麼是可超頻 CPU?別急,這邊會解釋。
「我懶得看那麼多,有沒有懶人包?」當然有,已經為你準備好了,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
如果你只想單買 CPU 或是不知道要買什麼樣等級的可以參考下面這個表,你會比較有概念,也會比較知道怎麼選,雖然 Intel Core 第 12 代上市了,但不代表買得到,所以表格會先以第 11 代為主。
Intel
用途 | 等級 | 處理器 | 核心 | 連結 |
遊戲需求、3D 繪圖 | 高階 | i9-11900 | 8核/16緒 | |
高階 | i7-11700 | 8核/16緒 | ||
中階 | i5-11400 | 6核/12緒 | ||
上網、基本文書處理 | 中階 | i5-11400 | 6核/12緒 | |
低階 | i3-10105 | 4核/8緒 | ||
超頻需求 | 高階 | i9-11900K | 8核/16緒 | |
高階 | i7-11700K | 8核/16緒 |
AMD
用途 | 等級 | 處理器 | 核心 | 連結 |
遊戲需求、3D 繪圖 | 高階 | R7-5700G | 8核/16緒 | |
中階 | R5-5600G | 6核/12緒 | ||
上網、基本文書處理 | 中階 | R5-5600G | 6核/12緒 | |
超頻需求 | 高階 | R9-5950X | 16核/32緒 | |
高階 | R9-5900X | 12核/24緒 | ||
高階 | R7-5800X | 8核/16緒 | ||
中階 | R5-5600X | 6核/12緒 |
以上表格不會列出所有的型號,只會列出推薦的幾款。
Intel 與 AMD 哪個比較好?
大家都知道,做 CPU 的就兩大廠牌,Intel 和 AMD,一派人說 Intel 比較穩,另一派人說 AMD YES,你說哪個好?網路上的廣大網民各有各的說法,沒有哪個比較好的問題,完全因人而異。
只是因為 Intel 稱霸 CPU 市場太久,已經累積的廣大擁護者,其實與其說是累積,不如說是長期習慣養成了用戶對 Intel 的市場既定印象,認為 CPU 就是 Intel 比較好、比較厲害,所以也就有了 Intel 比較穩的說法。
直到近幾年 AMD 崛起,Intel 也開始不再一家獨大,而 Intel 一開始還不以為然,直到去年推出的第 11 代都還在擠牙膏,沒想到會踢到鐵板的 Intel 發覺情勢不對,今年趕緊加快腳步怕被超車。
果不其然,Intel 在 10 月 28 日終於正式發表最新的第 12 代「Alder Lake」微架構處理器,雖然在發表前就已經傳出許多風聲,包括全新外觀以及效能極限測試,大家心裡都有個底了。
但到正式發表被官方證實後,還是不禁讓大家感概牙膏終於從一點一點慢慢擠,到這次直接給一條了!這讓眾多 Intel 粉不知道等了多久!
這次推出的地表最強遊戲處理器 i9-12900K 相比上一代的 i9-11900K 快了 50%,而且更省電,全新的 12 代要比 11 代 Core i 系列整體快上 19%,這是多麼令人愉快的數字啊!
而這次發表的六款桌上型處理器,另一大亮點就是升級支援到 DDR5 和 PCIe 5.0 連接性,也是,DDR4 都用這個多年了,也該升級了。
接下來就是看 AMD 那邊會出什麼招來對付再次升級的 Intel 了。
而另一派說 AMD YES 的就是看準 AMD 的超高 CP 值而紛紛入坑,但也是因為 AMD 一系列的推出超佛產品急起直追,才能在短時間就累積了一群無 AMD 不歡的信徒,這幾年也在擂台上給了 Intel 一記連續組合重拳。
我們就繼續看他們兩家爭鳴去,台下用戶漁翁得利,真是一舉兩得!
所以兩家哪個好?
綜合來看,兩家都好,Intel 幾乎每年都會推出一代,世代汰換率很快,但這不影響我們使用,只是會有種「我不是才買沒多久嗎?怎麼已經變成舊世代的了?」的感覺。
但這只是感覺,不影響使用就好,他出的快那是他的事,我們用的爽就好,Intel 就是一個穩字,不容易發生問題,送修的機率也小,所以感覺起來品質相對穩定。
但與 AMD 相同等級比起來,Intel 就是比較貴,但人家貴的有理,有本錢貴,你能怎樣?再貴還不是照用?
而 AMD 是近幾年才追上來,整體來說還沒到達 Intel 那種長年霸佔寶座的帝王姿態,用戶使用時間整體來說也不算長,穩定性還沒有一個很有規模的說法。
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以目前來講,CP 值絕對完勝 Intel!也就是相同的等級,AMD 就是硬生生比 Intel 便宜幾千塊,你說香不香?難怪一堆人都轉戰 AMD,就像變了心的女朋友一樣,一去不復返,投入 AMD 的懷抱。
兩家各有優勢,完全取決於你怎麼選,以及你的信仰。
我該用 Intel 還是 AMD?
CPU 廠牌,原本是 Intel 的天下,大概從 2016 年開始 AMD 絕地大反攻,終於成為足以與 Intel 匹敵的 CPU 大廠牌,不過讓我覺得厲害的是,AMD 不只做 CPU,他的觸手還延伸到顯示卡的市場,同時兩個一起進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我對 AMD 執行長「蘇媽」有很大的信心,希望他能帶給大家更多的驚喜。
Intel 則是要終於要上演反攻戲碼,不能再被壓著打,所以這次第 12 代才會給好給滿。
但以目前市佔率來看,還是 Intel 高,領導品牌也還是 Intel 為主。
我搞電腦這麼久的經驗,常常遇到主機板秀逗、電源供應器老化、記憶體故障,硬碟壞軌,但唯獨 CPU 是最不容易壞的一個零件,為什麼呢?這就是 Intel 厲害的地方了,能做到故障率這麼低,我相信世界上沒有幾個品牌能做到。
但人家 Intel 就是做到了,而且還一直長時間維持同樣的水平,雖然每年都在擠牙膏,但他的穩定性又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做工跟水準都有一定品質,完全不會讓人擔心額外多餘的問題。
不過人家有品質的背後就是昂貴的價格,而且越來越貴,不過這很正常,畢竟也要考慮通貨膨脹和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種種相關問題。
不過 AMD 也不是吃素的,人家就是看準對手一點一點慢慢前進,完全不怕後面的來者,就跟龜兔賽跑的兔子一樣,輕敵,人家都已經追上來了還在慢慢的悠悠哉哉散步擠牙膏。
直到發覺 AMD 逼車逼太近了才開始意識到要加速了,但這段時間 AMD 的大動作已經吸引了為數不少的粉絲,甚至養成一批鐵粉。
AMD 的超高性價比直接突破天際,製程技術也領先 Intel,超頻技術也抓對玩家口味,實在很難讓人不為之瘋狂,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大眾也越來越多買單,價格其實也越來越高,只是依照性價比來看,還是贏 Intel。
接下來就是看 AMD 如何應對似乎已經清醒的強敵 Intel 了。
所以以大方向來看,Intel 贏在穩,AMD 贏在 CP 值。
如果你不懂電腦,最簡單的選法就是:
要求穩:Intel。
CP 值:AMD。
CPU 型號怎麼看?
CPU 有分為兩大類,「桌面端」和「移動端」,顧名思義,桌面端就是桌上型電腦用的 CPU,移動端就是筆記型電腦用的 CPU,很好理解。
但這邊以桌上型的 CPU 為主,下面再區分為兩塊來分析,一個 Intel,一個 AMD。
Intel CPU 型號怎麼看?
以上面這個型號為例,裡面其實包含了很多資訊,一共可以分為六個部分來看。
廠牌
CPU 就兩大廠牌,沒什麼好說的,要馬是 Intel,要馬是 AMD,從開頭就能一眼分辨出是什麼廠牌,很容易理解。
定位
Intel 對於不同的族群有分了很多不同的 CPU 定位,比如我們最常見的就是 「Core(酷睿)」系列的 CPU,其他還有比較低階的「Pentium(奔騰)」以及「Celeron(賽揚)」的產品線,更高階還有伺服器專用的「Xeon(至強)」。
若要做定位的性能等級排名,那分別是「Xeon(至強) > Core(酷睿) > Pentium(奔騰) > Celeron(賽揚)」。
這些就是我們比較常見的定位稱號,還有一些冷門的定位系列就不列出來。
系列
以上面的型號為舉例,代表 Core 的 i7 系列,是區分性能的最好指標,Core 系列以性能強到弱的排名分別是「i9 > i7 > i5 > i3」。
其中 i9 為最頂尖的效能,適用於高階遊戲、專業繪圖、剪片需求用的,當然,價格也會是最貴的一個。
i7 在以前還沒有推出 i9 系列的時候是最強性能的代表,但在現在依然是高階性能的等級,也是很多玩家的首選。
i5 則是最普遍的系列,中階效能,算是 CP 值較高的位階,也是一般人比較合適的等級,如果沒有特殊需求,i5 絕對是第一優先考量。
而 i3 就算是低階等級,雖然比較便宜,但性能都反映在價格上,不過對於一般的文書處理、平常上上網那些都足以應付。
所以只要記得「i9 = 超高階」、「i7 = 高階」、「i5 = 中階」、「i3 = 低階」。
世代
上面講到系列決定性能的定位,但其實也不能完全看系列來決定一顆 CPU 的好壞,因為還有世代這個變數。
大家都知道,Intel 基本上每年都在推陳出新,每一年都有新一代的 CPU 推出,今年已經推出到了 Intel 第 12 代。
每推出一代,這個世代的數字就會變,以上面那個型號為例「i7-12700K」,其中「-」後面的兩位數字就是代表世代。
像今年是第 12 代,所以數字就是「12」,去年是第 11 代,前面兩位數字就是「11」,以此類推,這也很好理解。
但其實你應該也聽過 Intel 每年都在擠牙膏,意思是,Intel 雖然每年推出一代新的 CPU,但是每一代都跟上一代的差異不大,效能頂多也只提升一點點,就像我們擠牙膏一樣,每次一點一點慢慢擠,導致很多玩家不滿 Intel 這樣的作法,因此擠牙廠的名號就這樣誕生了。
直到這幾年 AMD 瘋狂追趕,Intel 到現在推出第 12 代才一次提升非常多的進步,你說是不是它犯賤 XD。
性能
世代後面三位數就是代表這顆 CPU 的性能高低,數字越高代表越強,上面說到系列是區分 CPU 性能的最好指標,但每一個系列還有在細分等級,這個三位數就是代表這個細分的性能。
而通常這三位數字越大,系列也會越高,比如說 i9 有個型號是「i9-12900」,後面三位數是「900」,而 i7 有個型號是「i7-12700」,後面三位數是「700」,i5 有「i5-12600」,後面三位數是「600」,每個系列都有自己的數字範圍。
但每個系列的性能數字不是只會有一種,通常會有多個型號,例如第 11 代 i5 有「i5-11400」、「i5-11500」、「i5-11600」這三種型號,後面的性能數字有多種。
而當然,「i5-11600」的性能會比「i5-11400」來的強一些,因為後面三位數數字比較大,就是這個意思。
後綴
每個後綴字母都代表不同的含意,用來分辨每顆 CPU 的功能,這個很重要,所以一定要看,因為這會影響到使用上很直接的關係。
一般桌上型電腦會出現「K、F、X、S、T」這幾個後綴字母,每個字母分別代表不同意思。
後綴 K(可超頻)
為可超頻的 CPU 版本,比無後綴的性能來的強一些,Intel 絕大多數的型號是無法進行超頻的,買後綴 K 的版本並搭配「可超頻」的 Z 系列主機板才能進行超頻。
這通常只有在玩超頻的玩家才會選擇,但也有普通玩家為了追求更高的效能,而選擇 K 版本,即使他不超頻,很有趣吧!
但超頻好玩就好玩在於,明明是買 i5 系列的,但只要買可超頻的 K 版本,就能將頻率提高,效能甚至能超越 i7,也就是說花比較少的錢,卻能超越比較貴的型號,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愛瘋超頻。
超頻雖然能提高效能,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那嚇死人的溫度,這種通常不能傻傻的用原廠的散熱器(風扇),通常必須搭配另外購入的塔散或水冷來降溫,不然 CPU 過熱無法有效降溫,電腦就容易當給你看,所以這不是一般人使用的 CPU 版本。
後綴 F(無內顯)
2019 年的第 9 代開始才有的後綴,代表無具備核心顯示的處理器,必須搭配顯示卡才能顯示畫面,但價格也會比一般型號來的便宜一些。
一般來說,Intel 的 CPU 大多內建 UHD Graphics 內建顯示,但很多人買電腦都會搭配顯示卡,根本不會用到 CPU 內建的顯示技術,因此為了這類族群,才推出了沒有內顯的型號,這種版本的好處就是如果有搭顯卡,能減少花在 CPU 上的預算。
後綴 X(極致效能)
極致性能的處理器,是同世代裡性能最好,規格最頂尖的型號,後綴 X 算是比較特別的存在,一般人不會買到這種。
通常 X 版本只會出在高階的 i9 系列上,而且腳位也與其他型號的 CPU 不同,無法使用同一張主機板。
像是最新的 X 版本則是在 2019 年推出的第十代 i9-10900X,腳位是 LGA2066,同期世代的其他 CPU 型號腳位則是 LGA1200,因此要使用 X 版本的話,主機板還要買專屬的版本才能裝。
後綴 S、後綴 T(低功耗)
S 代表為 65W 低功耗電壓版,而 T 則是代表 45W 更低功耗電壓版,說好聽一點是節能版,說難聽一點是低性能版,正常來說,這種低功耗版的價格通常會比較便宜,但缺點是性能不會比一般沒有後綴的一般版本來的好。
後綴 E(嵌入式)
代表嵌入式處理器(Embedded),是工業用的主機才會用到,一般想買也買不到,這種通常是嵌入在主機板裡的,也無法單獨販賣,只有企業有特殊用途才會需要。
以上是桌上型電腦 CPU 常見的後綴。
而筆電的 CPU 後綴也是很常會看到的,這裡快速帶一下。
筆電常見的後綴有「H、U、Y、X、Q」。
H:高階筆電 CPU,通常是電競筆電中會搭載使用,效能也比 U 系列高。
U:低電壓版 CPU,一般常見於文書筆電用。
Y:超低電壓版 CPU,比 U 還要更低,通常在超輕薄筆電或平板中使用。
X:與桌機 CPU 一樣是性能最高、最極致的 CPU 版本。
Q:代表是有實體四核心的處理器,不過現在新筆電很多都超過四核心,因此後綴 Q 的 CPU 現在也沒有再推出了。
AMD CPU 型號怎麼看?
廠牌
CPU 廠牌,身為 CPU 的兩大廠之一,AMD 現在也是很多人會選擇的廠牌,不然以前基本上就是 Intel,沒其他選擇,現在終於出現一個可以給 Intel 下馬威的廠商了!
定位
跟 Intel 一樣,CPU 有分很多種定位,上面舉例的「Ryzen(銳龍)」就是目前最常見的定位,其他還有比較低階的「Althlon(速龍)」、「A系列」和最高等級的「Threadripper(線程撕裂者)」。
定位的性能等級排名,分別是「Threadripper(線程撕裂者) > Ryzen(銳龍) > A系列 > Althlon(速龍)」。
基本上 AMD 如果跟 Intel 的定位做比較,大概就是:
- Ryzen(銳龍) = Core(酷睿)
- Althlon(速龍)= Celeron(賽揚)
- A系列 = Pentium(奔騰)
- Threadripper(線程撕裂者) = Xeon(至強)
系列
Ryzen 跟 Intel 的 Core i 系列一樣,都由數字來區分性能等級,Ryzen 3(R3)、Ryzen 5(R5)、Ryzen 7(R7)、Ryzen 9(R9),以強到弱分別是「R9 > R7 > R5 > R3」。
R9 是最頂尖的性能,R7 為高階性能、R5 為常見的中階性能、R3 則為低階性能。
簡化一點,你只要記得「R9 = 超高階」、「R7 = 高階」、「R5 = 中階」、「R3 = 低階」。
效能定位也就正好對照 Intel 的 Core i 系列,這樣也比較好做比較。
- R9 = i9
- R7 = i7
- R5 = i5
- R3 = i3
世代
系列後面接的跟 Intel 一樣是世代,只是目前 Ryzen 系列只出到第五代,所以上面舉例的 AMD Ryzen 9 5900X 中 5900 的「5」也就是 5000 系列,也可以說第五代的意思。
Intel 我們通常是講第幾代第幾代,而 AMD 我們通常是講 3000 系列、5000 系列。
當然也是世代愈新,性能愈強,不過像是 AMD 中最頂級的線程撕裂者只有出到 3000 系列,但是性能卻比 Ryzen 系列最強的 R9 5950X 還要強很多。
就跟 Intel Xeon W-3175X 明明是 2018 年推出的,卻比最新的 i9-12900K 還要強的意思差不多。
不過這是因為定位不同的關係,就算世代不是最新的,實際性能也還是會有落差。
但這些都不是我們一般人會去玩到的等級,也不需要去比較這些,對我們來說沒什麼意義,反正我們也不會買,只是看爽的而已。
性能
世代後面三位數一樣也是代表 CPU 的性能高低,數字越高代表越強,所以 R9 5900X 要比 R9 5800X 要再強一些。
後綴
AMD 的後綴也同樣有代表不同的意義,一般常見的後綴字母為「G、X、E」
後綴 G(有內顯)
AMD 的 CPU 不同於 Intel,AMD 大部分的 CPU 是沒有內顯的,必須是後綴有 G 字母的型號才有內顯,不然一般的型號都得要搭配顯示卡才能顯示畫面。
這也是為什麼組 AMD 的很多都是遊戲玩家,因為可以把 CPU 的預算拿來放多一點在顯示卡上面。
而 CPU 剛好又是高性價比,同樣的價格,AMD 的效能卻能比 Intel 的高出許多,真是一舉兩得,這也是為什麼 AMD 會這麼受玩家的喜愛的原因。
後綴 X(XFR 自動超頻技術)
AMD 還有一種技術,就是 Ryzen 系列其實都可以超頻,但後綴為 X 的代表有「XFR 自動超頻技術」,可以擁有更高的超頻幅度。
例如 R7-5800X 基本頻率是 3.8GHz,而 CPU 會視溫度、資源情況來動態超頻到 4.7GHz,但是還是要需要搭配可超頻的 X 系列主機板比較容易超。
所以大部分會組 AMD 的人要馬是因為性價比高,要馬是 DIY 超頻玩家,因為 AMD 對於超頻新手比較友善,即使不太會,CPU 也會自帶超頻技術,不用手動操作就能超頻,這也太方便了。
不過這在很多真正專業的超頻玩家眼中,可能就會覺得這就失去超頻的樂趣了,但不用管別人怎麼說,自己花的錢,自己開心就好。
而後綴 X 的版本一般要比無後綴的性能來的強一些就跟 Intel 的後綴 K 很類似。
後綴 W(工業用)
通常是給工業級的主機使用,對於專業領域或是設計需求的工作者,甚至企業用戶才會用到的等級,一般人不太會用到。
如何檢視自己電腦的 CPU?
那如果想要檢視自己電腦的 CPU 要怎麼看呢?
最簡單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從設定中的關於查看,但這邊只會顯示 CPU 的基本型號跟時脈等等,不會列出太詳細的狀況,另一種則是透過工作管理員查看,這裡就可以看到比較多東西,CPU 即時的使用率跟核心、執行緒都能一覽無遺。
下面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用關於查看 CPU
step 1
①在左下角的開始上按滑鼠【右鍵】。
②點選【系統】。
step 2
這裡處理器的地方就能看到這台電腦中搭載的 CPU 是什麼型號。
用工作管理員查看 CPU
step 1
在最下方的工作列按下滑鼠【右鍵】,點選【工作管理員】。
step 2
這裡除了可以看到 CPU 的即時資訊之外,還能看到電腦中幾乎所有硬體的資訊。
除了型號跟時脈之外,下方還顯示了當前 CPU 的使用率,用山線圖表呈現真的是 Win10 的實用功能之一呢!
這裡顯示的資訊分析如下。
①CPU 型號。
②CPU 使用率圖表。
③CPU 使用率。
④當前時脈(CPU 速度)。
⑤此 CPU 的基本時脈。
⑥CPU 插槽(有些主機板會有兩個 CPU 插槽)。
⑦CPU 實體核心數。
⑧CPU 執行緒(虛擬核心)。
CPU 選購懶人包
如果你很懶,不想看上面一堆知識文,或是看了也看不懂?
懶人包在此,請笑納。
Intel
如果你求穩、散熱較好,就選 Intel。
用途 | 等級 | 處理器 | 核心 | 連結 |
遊戲需求、3D 繪圖 | 高階 | i9-11900 | 8核/16緒 | |
高階 | i7-11700 | 8核/16緒 | ||
中階 | i5-11400 | 6核/12緒 | ||
上網、基本文書處理 | 中階 | i5-11400 | 6核/12緒 | |
低階 | i3-10105 | 4核/8緒 | ||
超頻需求 | 高階 | i9-11900K | 8核/16緒 | |
高階 | i7-11700K | 8核/16緒 |
AMD
如果你求 CP 值,玩超頻,就選 AMD。
用途 | 等級 | 處理器 | 核心 | 連結 |
遊戲需求、3D 繪圖 | 高階 | R7-5700G | 8核/16緒 | |
中階 | R5-5600G | 6核/12緒 | ||
上網、基本文書處理 | 中階 | R5-5600G | 6核/12緒 | |
超頻需求 | 高階 | R9-5950X | 16核/32緒 | |
高階 | R9-5900X | 12核/24緒 | ||
高階 | R7-5800X | 8核/16緒 | ||
中階 | R5-5600X | 6核/12緒 |
結論
這篇帶你了解 CPU 該如何選擇,如果你懶得看也懶得比較,那本篇也都有附上對應每種需求的 CPU 選購懶人包和連結,點進去就能直接選購。
通常除非買世代相近的 CPU,不然如果你是要升級原本的舊電腦,而且隔了很多世代,那通常也要連同主機板一起換,不然腳位不合也沒辦法裝。
如果你從 Intel 第 3 代升級到第 11 代,那麼還得要把記憶體從 DDR3 換成 DDR4 呢,不然也無法通用。
本篇沒有講太多深入和太硬的知識,只讓你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目前的市場現況,如果有仔細看完的話,對於你自己在組電腦的時候,會有一定的概念,起碼自己挑的時候可以有點方向,而不至於得完全依賴別人,甚至是給店家坑。
OK,這篇就這樣,祝你能找到最符合你需求的 CPU!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或是透過聯繫本站聯繫我,跟我說說你的問題,我會盡我所能幫助你解決問題喔!
想更了解強尼嗎?到【關於強尼】看看吧!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請我喝杯咖啡,好讓我繼續爆肝創作,讓我能產出更多文章喔!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記得在下方綠色拍手圖示上動動手指幫我按 5 個 Like ,只要登入 Google 或 FB,就能免費支持我,讓我有更多動力創造更好的文章喔!
一位喜歡用文字分享電腦這個死板板領域經驗及教學的年輕人。
在這裡你會看到很多我的經驗分享跟幹話。
因為搜尋CPU,我第一次來這裡
我閱讀了這篇文章,我發現內容淺顯易懂,而且對我幫助很大
謝謝您的分享
謝謝你喜歡😊
如果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多多分享出去喔!